《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故大学之学,非唯广博的学习,更应是品德的修行。如果再加上一个“国防”作为前缀的话,恐怕这些话又将寓以新的内涵了。《孙子》言:“兵者,国之大事也”。国防强羸关系民族死生存亡,教育优劣关乎国家兴衰荣辱。而这两者的结合,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国防生。
国防生者,生为国防。即秉承了笃志求学的信念,又承担了献身国防的使命。所谓“修齐治平”,大抵如此。常言非常之事,必由时势而造。立此国防生一举,确实也是国家军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既然有此特殊的意义,想必更多的人会疑问,国防生的大学之道,究竟该怎么走? 我觉得这个问题虽然宽泛,但却是非常之必要的。疑问不等于无知,却是思考的产物,迷惑就会去想、去解决,总胜过浑浑噩噩,靡靡终日。既然先贤们崇尚“修齐治平”,道理自不必言。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国防生,我们首先是一个个体,是名求学者,那么便必须先从自身做起。
圣人是非常考究修身的,曾子日当“三省吾身”,孔子言“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孟子亦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但他们的言传身行,却是我们行学的榜样。我认为,大学,笃学是必须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求读万卷书,亦不图韦编三绝,想必读上百十本书自该不成什么问题。腹有诗书气自华,胸中有文墨,出口便是章。话题说回来,与“才”对应的,那便是“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以德驭才,君子之为。以才驭德,小人之行。人行一世,德者为先,必须养其浩然正气,时刻自明。无论国防生还是其他学子,“德才”的修行,是万不可缺的。
按照先贤的逻辑,修身事结,便应该齐家。如果单纯的把其理解为持家或治家的话,未免有些狭隘。我觉得,齐家,就是规范自己的生活,使之井井有条。大的方面讲 ,就是生活的方法。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生活邋遢,小者不拘,大者必失!而这也往往是区分国防生与其他学生的分水岭。众 所周知,国防生有着严格的内务及出操制度,无论大小活动,都讲究整齐划一。这些看似约束,实则受益终生。不论是平时的内务整理,还是貌似“严酷”的军政训练,闲时细品,乐之乐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息有循,方有余力 “治国平天下”。 大学生谈“治国”,貌似有些空泛。但千百年来,哪一位文人仕子不是抱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心态,夙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呢?作为未来的国之利刃,国防生更应该充分关心时事,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也。只有了解了,才能知其症结,才能明知己身的努力方向。不然闷头读书数载,突的发现自己所知所学业已过时,那么学之何用?更遑论报国了。治国不仅仅是政客的事,更是全体公民的事,我们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关于“平天下”之说,我认为这才是国防生存在的最终意义。这里所讲“平天下”非指平定天下,我们应该理解为“天下太平”。那么我国一贯主张的和平共处原则便得之诠释。历史从来不会给弱者以申辩的机会,只有强大的国防,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遍观近代百十余载,诸强侵华行径何止一二。就算如今我国逐步走向强盛,周边亦有大批强敌环伺,各怀鬼胎。国防生,作为新时期军中后备力量,就必须担起这天下平的重任。而前面的“修身齐家治国”,正是给“天下平”夯实基础。
对于我们而言,“治国平天下”虽不是目前力所能及的,但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此才有了“修身齐家”的动力。大学生如日中之阳,立之于世,必当光芒万丈。而国防生,除了散发光芒,更应筑起我国的钢铁长城!
铁骨铮铮,方显男儿本色;须眉不让,乃逞巾帼风采。
学海泛舟,劈波无涯之境;携笔从戎,誓为中华英才。
激扬人生,挥斥书生意气;立身国防,沙场展我豪迈。
青春无悔,不惧风吹浪打;寒霜酷暑,铸我铁血军魂!
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梦,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情。如斯大学,短短四载寒暑虽如白驹过隙,却必将是一段终生难忘的求学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