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理论热点  >  正文

朱日和之问:“蓝军旅”为什么总能赢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范江怀(胡华智)  时间:2017-09-17 19:58:00  阅读:
       登上察汗敖包丘陵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草原映入眼帘,心头一下子就涌上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思古幽情。
       记者不止一次地来到朱日和训练基地,每次登上这个能极目远眺的制高点,总有一个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大问号:朱日和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告诉我,朱日和是蒙古语的音译,是“心脏”的意思。但是,这不是记者想要的答案。
       今年夏天,为了采访沙场大阅兵,再次来到朱日和训练基地,记者决心去寻找那道“成吉思汗边墙”古迹。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一道疑似边墙的遗迹。史载,这道边墙由女真人历经60年苦心构筑而成,却未能阻挡住成吉思汗的铁骑。正是800年前,成吉思汗的铁骑从这里扬鞭远征,横扫欧亚……也许,这是这片草原被称为“心脏”的初衷和理由。
       “成吉思汗边墙”早已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战争遗迹也被黄沙和青草掩盖很难察觉,倒是边墙遗迹旁边那一道道被战车碾压出的车辙,格外醒目。徜徉寻觅在边墙遗迹旁,“风吹草低”已经见不到牛羊,见到的是战车、战机、战士,和他们时不时上演的一幕幕沙场鏖战的活剧……
       公元2017年7月30日,1.2万名官兵、600多台战车集结列阵朱日和,以战斗姿态接受习主席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铁流滚滚,战机轰鸣,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来庆祝自己所走过的90年征程岁月。这一天,朱日和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世人瞩目的中心。这也是90年来,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我军,发出最强有力的“脉动”。
      “心脏”,在朱日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像是一个镌刻着时代特征的现在进行时。
跟人家比什么
       年轻军官们扔给记者一个很铿锵的回答:我们的制胜法宝,没有人能轻易看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过朱日和的人,对这个训练基地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
       有人说,朱日和就是一部兵书,在刀光剑影中能窥视到军人的勇敢和血性;有人说,朱日和就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一支部队训练的水平和担当;有人说,朱日和是一个窗口,展示着我军实战化练兵的崭新风貌;也有人说,朱日和是一块“磨刀石”,它把解放军这柄利剑,磨得锋利无比……
       曾经,朱日和是一个广袤的荒凉之地,也是一个神秘之地。随着我军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化,昔日这个只能在互联网地图上“俯瞰”的军事训练基地,渐渐走进了百姓的视野,也走进了外军的眼帘。
       2005年9月27日,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24国的40余名军事观察员和驻华武官,首次应邀走进朱日和训练基地,观摩“北剑-2005”军事演习;2008年夏天,“砺兵-2008”实兵对抗演习在朱日和训练基地打响,来自36个国家的110多名军事观察员应邀前来观战;2014年8月29日,外军在朱日和不再是看客,哈、吉、俄、塔等上合组织成员的数千勇士和我军官兵一道,在朱日和举行了“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实兵演习……
       沙场烽烟起,战鼓入梦来。沙场还是那个沙场,硝烟不再是原来的硝烟。
       一位亲临朱日和观摩过演习的美军军官如此评价说,朱日和训练基地完全可以和美国的国家训练中心“欧文堡”相提并论。有媒体甚至说,朱日和就是“东方欧文堡”。
       此次沙场大阅兵前的一个夜晚,记者走进了“蓝军旅”的蓝军研训中心,与蓝军的智囊们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这些对蓝军颇有研究心得的年轻军官们,对“把朱日和与欧文堡相提并论”的说法,并不以为然。
       外军所有先进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中国军队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线路图肯定和别人不一样。年轻军官们扔给记者一个很铿锵的回答:我们的制胜法宝,没有人能轻易看懂。
       不少媒体都把朱日和称为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训练基地。不管是媒体记者,还是外军的军事观察员,他们看到了训练基地的广袤和现代,看到了战车和战机在朱日和掀起的弥漫硝烟,看到了“红军”和“蓝军”实装实兵实弹的激烈对抗,甚至触摸到了弥漫在朱日和空气中的“电磁丛林”和“数据江河”……但未必能感受到新一代中国军人的鸿鹄之志,和埋藏在心底那股智慧的力量。

收藏】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更多国防生动态

  • 蓝色风采
  • 活动掠影

>更多

  • 国防生动态
  • 政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