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深刻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推进军事科学创新,应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战略基点,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根本指导,准确把握时代需求,着力解决时代课题。
立足我军性质宗旨本色,解决好如何确保人民军队“永远忠于党”的时代课题。生命体的新旧更替、事物的创新发展是辩证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过程。但心中有魂,脚下才能有根。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我们这支由党一手缔造的人民军队来自哪里、听谁指挥。这迫切需要我们时刻牢记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确保人民军队能够正确应对各种考验和挑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立足当今世界大变局,解决好如何加强国际战略运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课题。当今世界,国际战略竞争与以往相比更加激烈,大国更加注重运用军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我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这迫切需要我们以更加远大的目光和更加恢宏的格局,构建一套加强国际战略运筹、扩大自身战略优势、塑造国际安全体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理论体系,加快提升我国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影响,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立足智能化发展趋势,解决好在军事上如何实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的时代课题。近代以来,在军事革命跨代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我们曾多次错失追赶世界强国的战略机遇,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当前,智能科技快速发展,战略高新技术和新兴军事领域日益成为大国军事竞争的前沿。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理论前瞻和科技驱动作用,大力加强对智能化战争、智能化军队的系统研究和筹划,努力实现向主动引领新一轮军事革命的根本性转变。
聚焦理技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科学体系不断拓展,但总体看,研究活动仍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在理技融合、协同创新上做得还很不够。推进军事科学时代创新,必须着眼军事理论成果向现实战斗力的转化,主动提升军事理论研究的科技含量,开创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紧密结合发展的新局面。
通过促进理技融合创新,抢占新一轮军事革命的战略制高点。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大爆发的前夜,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物交叉、微纳材料等重大战略前沿技术演进之快、影响之广,已超出旧有知识系统的认知范围,并呈现出多点迸发、群体突破的态势。军事科学研究必须充分吸纳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找准其泛在联动的关键节点,从战略上凝练重点培育和加强方向,在军事上设计好抢先预置、抢先突破、抢先应用的快捷路径和高效方法,力争抢占新一轮军事革命的战略制高点和前沿“无人区”。
通过促进理技融合创新,实现设计未来战争打赢未来战争。当前,美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军事转型,大力推行“第三次抵消战略”,企图利用其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优势,抢先下手,再造和扩大其战略竞争优势,形成单边垄断和技术独霸。军事科学研究既要善于利用科技这股原始驱动力量,努力把握未来战争制胜的科技机理,也要充分发挥理论设计对科技创新的牵引倒逼和体系提升作用,推出一系列前瞻性作战概念和战法构想,实现由被动适应战争向主动设计未来战争、打赢未来战争转变。
通过促进理技融合创新,推动军队发展模式向军民深度融合方向转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关联耦合越来越紧。我国“天宫”“蛟龙”“天眼”“墨子”等重大科技取得举世瞩目成果,一条至关重要的经验就是军地一体攻关、军民融合发展。军事科学研究必须适应当今世界范围内先进技术来源正由传统的军方和大型国防科工企业,向民间和新兴小微企业扩展的趋势,加速构建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为中国军事科学的时代创新助推加力。
着眼服务强军实践
军事科学的发展取决于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推进军事科学时代创新,必须植根强军兴军和军事斗争的伟大实践,着眼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抓住那些具有决定性影响、基础性作用和连锁性效应的枢纽关节领域,持续聚力发力,力争实现突破。
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目标加强战略设计。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出了动员令,明确提出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目标。军事科学时代创新,应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这一总目标,加强战略设计和路线规划,确保将人民军队建设成一支对党绝对忠诚、常备多能、精干高效,既能维稳控局遏制战争,又能应对危机打赢战争;既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又能有效履行大国国际责任的世界一流军队。特别是要发挥好军事理论现代化的先导牵引作用,通过推进新时代军事战略和作战理论创新,塑造理论的自信和自信的理论。
推动构建支撑民族复兴目标的军事能力。准确把握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以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为指向,积极探索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规律,推动构建谋局控局、遏战胜战,有效应对多元安全威胁的可靠军事能力,有效维护海外利益的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支撑民族伟大复兴的军事力量体系。特别是要充分认清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尚未完成、军事智能化发展又压力凸显的现实,找准“三化”叠加转型、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加快提升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
确保我军强军胜战成功经验代代相传。时代是有传承的,军事科学也是讲根柢、有传承的。军事科学创新既是脱胎换骨,也是怀胎十月,必然带着历史传统中最具生命力的元素。中国军事科学的时代创新必须注重我军红色历史、红色基因的传承,绝不能一味追新猎奇。克劳塞维茨指出:“不能让理论的树叶和花朵长得太高,而要使它们接近经验,即接近它们固有的土壤。”毛泽东也讲过,“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如果不“从自己经验中考证”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不“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我们就不能指导战争”。只有从自己经验中考证一切军事理论创新成果,并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历久弥新的东西,我们才能构建起接近自身经验、植根固有土壤的军事科学体系,并用以指导打赢未来战争。
坚持科学借鉴推进军事概念自主创新。理论创新历来以概念创新为先导,由概念突破来推动。没有概念创新和突破,就不可能有理论深化和发展。但是,概念问题历来也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个危险地带。特别是对西方舶来的概念和术语,更应该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其中,有的概念确属学术范畴,且具有共性特点,可以探讨借鉴;有的虽有成功经验,但有其特殊条件,必须小心甄别;有的则涉及政治立场,与我格格不入,必须严加批判。如何正确借鉴外来理论创新成果,避免生搬硬套、水土不服;如何防止学术成为“学舌”,落入西方设置的理论误区和话语陷阱,是当前理论界尤为值得注意和警醒的一个问题。